详情内容

四大画家之鼻祖人物;张僧繇的介绍和生平事迹...

2022-03-17 16:10:21

  张僧繇(yóu),少有人知,如果将他的名字和“画龙点睛”放在一起,便老老少少无所不知。他是吴郡吴中(今江苏苏州)人。生卒年不详,主要活动于6世纪上半叶。梁武帝天监年间,曾任武陵王国侍郎,以后又任直秘书阁知画事、右军将军、吴兴太守等职。张僧繇的绘画艺术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,后人将他与顾恺之、陆探微并列为六朝三大家。张僧繇生逢其时,中国绘画体系在那个时代完善,印度佛教艺术当时在中国广为流传,人们要以民族本土的艺术精神去接受和改造外来的艺术样式,进一步发展民族绘画。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,任何一个有成就的大艺术家,都有责任完成这个时代所赋予的艺术创作使命。张僧繇就是在这两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代表,他继承了顾恺之提出的"传神论",他把"阿堵传神"的具体理论用在了一切绘画形象的创造中。顾恺之在强调"阿堵传神"时,还主要局限于人物神态的表达上,张僧繇则把这一特定的理论发展到了对艺术形象的创造上。于是有了“画龙点睛”这个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。

1647504070.jpg

  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(局部)

 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,画四龙于壁,不点睛。每曰:“点之即飞去。”人以为诞,因点其一。须臾,雷电破壁,一龙乘云上天。不点睛者皆在。

  唐·李嗣真《续画品录》

  顾陆已往,郁为冠冕,盛称后叶,独有僧繇。今之学者,望其尘躅,如周孔焉,何寺塔之云乎?且顾陆人物衣冠,信称绝作,未睹其余。至张公骨气奇伟,师模宏远,岂唯六法精备,实亦万类皆妙。千变万化,诡状殊形,经诸目,运诸掌,得之心,应之手。意者天降圣人,为后生则。何以制作之妙,拟于阴阳者乎?请与顾陆同居上品。

  西晋时期,中国出了个有名的书法家卫夫人,她是书圣王羲之的老师,曾写过一篇著名的书法理论著作《笔阵图》,其中分析了书法中不同的笔法。张僧繇在绘画创作中仔细研究了这部著作,点、曳、斫、拂等笔法,均依卫夫人《笔阵图》的要求,一点一画,别是一巧。如此一来,又使得新奇的形象能在有民族特色的技巧之中获得更广泛的认同。

  唐·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

  张僧繇点曳斫拂,依卫夫人笔阵图,一点一画别是一巧,钩戟利剑,森森然,又知书画用笔同矣。

  根据画史记载,张僧繇极其勤奋,他对待绘画创作达到了昼夜不息、手不释笔的地步。他又有高超的绘画技巧与状物传神的能力,梁武帝曾派遣他为请王子画像,其画能使梁武帝"览之若面"而慰其思子之心。著名美术史家张彦远也说他"笔才一二,而像已应焉"。因此,他在接受改造外来佛画时能大胆落笔一采用新法。他曾在南京一乘寺,用外来佛画的画法绘出有立体效果的所谓"凹凸花",使观看的人能从远处看有凹凸起伏的感觉,而"近视即平",让当时的善男信女们感到惊异新奇。他还敢将孔子像与佛像并列着画到天皇寺内,让中国圣贤进入佛门圣地,满足了民族心理对外来文化认同的平衡。同时,他在形象的创造中广为接受佛画题材,古今人物、山川草木、神灵怪异、外方风物等等,他都能绘声绘色,创造出各种新奇画面。在用笔上,张僧繇坚持中国画的传统,将中国书法中的各种用笔借用到绘画创作之中。

1647504079.jpg

  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(局部)

  张僧繇以善画佛道著称,亦兼善画人物、肖像、花鸟、走兽、山水等。他在江南的不少寺院中绘制了大量壁画,并曾奉命给当时各国诸王绘制肖像,能收到“对之如画”的效果。

  陈·姚最《续画品》

  张僧繇善图塔庙,超越群工。朝衣野服,今古不失。奇形异貌,殊方夷夏,实参其妙。俾昼作夜,未尝厌怠;惟公及私,手不停笔。但数纪之内,无须臾之闲。然圣贤矖瞩,小乏神气,岂可求备于一人。虽云晩出,殆亚前品。

  他也曾在建康一乘寺门上用天竺(古印度)画法以朱色及青绿色画"凸凹花",有立体感。姚最《续画品录》中说:"善图塔庙,超越群工。"张彦远家曾藏有张僧繇的《定光如来像》,并亲眼看到过他的《维摩诘》、《菩萨》等作品。张僧繇生平勤奋,《续画品录》说他"俾昼作夜,未曾厌怠,惟公及私,手不释笔,但数纪之内,无须臾之闲。"足见他业精于勤的可贵精神。在色彩上,吸取了外来影响。

1647504086.jpg

  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(局部)

  以张僧繇为代表的“面短而艳”人物造像风格,在齐梁间逐渐取代以顾、陆为代表的"秀骨清像"风格,到南朝后期已盛行于大江南北。但从美术史的角度考察,这仍是一个形成的基础期,真正的繁荣昌盛,在艺术上达到顶峰当在唐代。丰满艳丽、雍容华贵的泱泱大唐风范才是这一风格的成熟形态。是否可以说,没有张僧繇“面短而艳”的人物造像风格的奠定,就不可能达到唐朝雍容大度、丰满健康、蓬勃向上的人物造像顶峰。顾陆相去已远,张僧繇是对隋唐影响最大的画家。

  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(局部)

  由于时代远久,可确指为张僧繇所作的传世作品已不复存在了,流传于日本的一幅宋代人摹本《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》,有不少学者认为其原本可能取自于张僧繇的佛画范本。实际上,在中国许多古代石窟壁画中,那些来自南北朝时期的各类典型形象,都隐藏着张僧溢的绘画影子,受到了他的影响,他所绘制的佛画中,宫女面短而艳,为天人相,武士须发如神,这类典型形象在许多唐代壁画中仍是最主要的形象之一。后人把张僧繇也尊为“画家四祖”之一。

  所谓画家四祖,是指东晋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与他的学生陆探微,南朝画家张僧繇及唐代画家吴道子。在四祖中,张僧繇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。历代文献中,著录了他所画的23处寺庙壁画遗迹,也记载了他那日稀的传世画著及与日俱增的深远影响。唐代最著名的雕塑家杨惠之与画圣吴道子,都直接继承了他的风格。

  唐代有歌谣;“道子画,惠之塑,传得僧砾神笔路。”中肯地道出了这一点。张僧繇以他那画龙点睛的神笔,永远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中占据着光荣的一席。

相关新闻
©2021 热狗网
电话客服
微信咨询
QQ客服